编辑推荐:
中国的崛起,美国的衰落,是当今世界大势。
作为世界大和第二大经济体,在合作博弈中必然有所冲撞,而这种冲撞,再加上大变局下的各种不确定性,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,共同对全球产业链进行了重构。
中国作为大国,其发展模式可以说走出了钱纳里式的新模式。看似有迹可循,实则摸着石头过河。在新时代,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,中国到底该如何定位,如何选择,哪些要放,哪些要守,哪些要占?
本书以学者的视野,提出了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政策建言,而严谨的论证,让我们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一条主线、三条辅线,产业竞争的二元悖论,都让我们眼前一亮。
内容简介:
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,我国面临前有堵截、后有追兵、中间国家摇摆、内有转型之困等挑战。同时,全球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,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、产业升级势头正盛,由此,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如何扬长避短,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当中重塑竞争力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?
为了回答这一问题,本书将中美贸易冲突作为分析主线,同时将疫情冲击、数字化、低碳化作为三条辅线。在此基础上,在理论上提炼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和完全自主可控的二元悖论,并进行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实践探讨。
本书为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课题"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"的研究成果。
作者简介:
徐奇渊: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、副所长,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。研究领域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、中美经贸问题。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,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,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特等奖一次、一等奖三次。两次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,获评2016—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岗位先进个人。